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,结构特点及其影响

贝多芬第九交响曲,创作于1822年至1824年,是德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,也是全世界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共同推崇的杰作,被誉为“哲学的合唱曲”,至今仍旧备受人们瞩目和欣赏。

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渊源流长,其对于社会文化、音乐艺术的影响深远。第九交响曲在形式上堪称是交响乐史上的一次革命,不但尝试了合唱和交响这样不同形式的结合,而且作品的气势恢宏、激奋人心,从而被誉为“最崇高的艺术结晶”之一。

第九交响曲乐章的创新也赋予这个作品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——第四乐章的“合唱”乐章中,选用了弗里德里希·舒勒的《欢乐颂》作为歌词,并在重复颂歌部分时运用了反调手法,将音乐调子调至反调,营造出片刻的紧张感,最后又将音乐和谐地调回原调,以一种普遍的欢乐感唤起人们对和平、团结、友爱和生命幸福的思考。

相关信息

友情链接